iT邦幫忙

2025 iThome 鐵人賽

DAY 12
3

你正在和技術團隊一起,拆解下個版本最複雜的核心功能「交易系統重構」。當你把功能拆解到一個極度複雜的「訂單狀態機」時,所有資淺的工程師都面露難色,會議室陷入一片沉默。

此刻,團隊裡的超級英雄,資深後端工程師「大神」,緩緩地推了推眼鏡,說:「這個我知道,我之前處理過類似的。這個交給我吧。」

你感覺自己像是聽到了聖音,心中一塊大石瞬間落地。你立刻在 Jira 上,把這張最困難、最關鍵的票,指派給了「大神」。接著,下一個複雜的任務「金流 API 對接」,大家又面面相覷,最後還是「大神」跳出來說:「這個也我來吧,不然你們可能會踩到很多坑。」

會議結束時,你發現,這次改版 80% 最核心的工作,都落在了「大神」一個人身上。你看著他一臉平靜,再看看其他如釋重負的團隊成員,心中雖然有一絲不安,但更多的是慶幸:「幸好有大神在,這個專案穩了!」

然而,當專案實際開始動工後,你才發現,你得到的不是一個超人,而是一個巨大的「瓶頸」。所有人都在等大神完成他的部分,才能開始自己的工作。你的日常變成了小心翼翼地詢問:「大神,那個好了嗎?」而大神也從一個冷靜的英雄,變成了一個被無數訊息轟炸、瀕臨崩潰、眼神死的社畜。

症狀診斷

如果你的工程師團隊也常常有這樣的狀況,那我想可以確診為「明星球員依賴症」。

病根在於,我們誤把「個人能力」當成了「團隊能力」。

一個團隊擁有明星球員,當然是好事。但當這位明星球員,成為了團隊唯一的得分點、唯一的戰術核心時,你的團隊就變成了一支極度脆弱的「一人球隊」。

在專案管理中,有一個殘酷的指標叫做「公車指數 Bus Factor」。它的定義是:「團隊中,需要有多少個人被巴士撞到(或突然離職),才會導致整個專案無法繼續?

如果你的團隊公車指數 Bus Factor 是「1」,那麼恭喜你,你不是在管理一個團隊,你是在握持一顆隨時可能引爆的手榴彈。

其實主要是人的一種慣性,很容易追求最快速的「短期解方」,於是那些困難的任務一不小心最終都會都交給團隊內的明星工程師;但如果為了要讓團隊擁有「長期健康」,其實是必須刻意將最難的任務拆分,甚至指派給資淺的成員。

你的工作不該是榨乾你的英雄,而是想辦法複製出更多的英雄

處方籤

相信你一定不想要陷入這樣的狀況吧!那麼這份處方,就是當你擁有一位明星球員時,必須為他(也為你自己)開立的「健康管理計畫」。這個計畫的目標,是將個人才華轉化為團隊的共同資產。

不過處方籤依照你的身份、權責會有所不同,你可以依照實際所處的狀況來評估該使用哪一份處方籤。

狀況一:你有直屬管理權 (你是技術主管)

如果大神就在你的團隊裡,你可以直接使用「制度」的力量來進行治療。

  • 第一劑:強制建立「知識共享」的儀式
    • Code Review: 規定任何程式碼,都必須經過至少一位其他團隊成員的審查,才能合併到主幹。
    • 技術分享會: 每兩週舉辦一次,輪流由不同的成員分享他最近解決的難題。
    • 文件納入 DoD: 明確定義「完成的定義 (Definition of Done)」必須包含「撰寫對應的技術規格文件」。
  • 第二劑:指派「傳承任務」,而非「救援任務」
    • 建立「師徒制」: 將指導他人,變成他正式的工作職責之一。
      • 你該說: 「我希望你這季的目標之一,是確保小傑能獨立處理至少一項核心模組的維護。這件事的優先級,跟開發新功能一樣高。」
    • 刻意拆分任務: 將最難的任務,拆解成「核心演算法」與「周邊功能」。
      • 你該說: 「這個交易系統的核心演算法,目前的確只有你能搞定,請務必由你操刀。但相關的後台報表功能,我想讓小傑試試看,你可以從旁指導他,幫他 Code Review 就好。」

狀況二:你沒有直屬管理權 (你是跨部門 PM)

這是最常見也最棘手的情況。你無法命令大神,只能影響他。你的武器庫裡沒有「指令」,只有「溝通」與「結盟」。

  • 第一劑:創造「共享的誘因」
    • 公開讚揚他的「傳承」行為: 在公開的會議或 Slack 頻道中,刻意地說:「這次的 Bug 修復得這麼快,特別要感謝大神,他不只自己厲害,還花了很多時間帶著小傑一起看,現在小傑也能獨立處理這類問題了!」你要讓所有人都看到,被稱讚的,不只是「個人英雄主義」,更是「團隊合作精神」。
    • 成為他的「過濾器」: 主動幫他擋掉一些不必要的會議和瑣碎問題,並對他說:「大神,這些小事我來處理就好,你專心在最關鍵的問題上。如果你能花一點時間,把這個模組的知識分享給小傑,未來這些問題就可以由他來處理,你就能更輕鬆。」
  • 第二劑:將「風險」轉化為「共同目標」
    • 找到他的主管結盟: 預約一場與技術主管的會議,你的主題不是「大神是個瓶頸」,而是「如何最大化大神的價值」。
    • 提出「保險方案」: 在你的專案風險報告中,永遠要有一條:「核心模組知識過度集中於[大神姓名],公車指數為 1,屬於『極高』風險。」然後向技術主管提議:「主管,為了降低這個專案風險,我建議我們可以投入 10% 的開發時間,在『配對編程』和『文件撰寫』上。這就像是為專案買一份保險。」
    • 提出「雙贏」的成長機會: 「主管,我發現大神在交易系統這塊是我們的專家。為了讓他有新的挑戰,我們是不是可以讓他開始研究下一個更具前瞻性的領域,例如『AI 風險預測』?然後,把『交易系統』的維護工作,慢慢交接給小傑來負責?」

臨床實戰:為卡住的專案進行「交通疏導」

好,讓我們回到開頭那個讓你胃痛的場景。你不是在規劃,你已經在執行了。專案的進度條卡住了,所有人都告訴你:「我在等大神。」你意識到,你的超級英雄,已經變成了專案的「交通堵塞點」。

此刻,你需要的不是長期的預防醫學,而是緊急的交通疏導手術

那麼你第一步要做的,就是清點路況、找出真正的塞車點。畢竟不斷追問「好了沒」並不能解決問題,倒不如徹底檢視目前的工作內容,找出哪些任務其實是可以拆分的。

你需要確認:

  • 哪些工作是「真正只有大神才能完成」的核心任務?
  • 哪些工作是「其他團隊成員經過學習也能勝任」的周邊任務?
  • 哪些工作已成為「阻礙其他人進度」的關鍵路徑?

當整體狀況攤開釐清以後,那麼就可以將這些「周邊任務」建立成新的 tickets,指派給原本在空等的其他後端工程師。

B 計畫:當處方籤被拒收時

好,我們來談談那個最真實的人性問題。如果你的理想處方(例如:Code Review、Pair Programing ),遇到了來自現實的阻力,該怎麼辦?

狀況一:明星球員本人抗拒

他可能會說:「這樣太慢了,我自己來比較快」、「這個太複雜,新人學不來」。這背後通常有兩種心理: (A) 害怕被取代,或 (B) 單純覺得麻煩。你需要對症下藥。

如果他是你的直屬下屬

  • 針對 (A) 你可以:「賦予他更高的價值」
    1. 一對一溝通: 找他私下聊聊,肯定他的價值。「阿傑,你在這個專案的貢獻無可取代。但也因為這樣,我發現你每天都被一堆基礎問題追著跑,這其實是在浪費你的時間。」
    2. 重新定義他的角色: 「我希望你能從一個『超級工程師』,升級為團隊的『技術導師』。你的價值,不只在於寫程式,更在於你能帶出多少個像你一樣厲害的工程師。這對你未來的職涯發展,也更有幫助。」
  • 針對 (B) 你可以:「將傳承化為制度」
    1. 建立制度: 你可以直接將「Code Review」和「文件撰寫」納入團隊的 DoD (完成的定義),讓他明白這不是「額外的工作」,而是「份內的工作」。
    2. 指派任務: 你可以明確地指派「指導新人」作為他本季的績效目標之一。

如果你沒有直屬管理權

  • 針對 (A) 你可以:公開讚揚他的傳承行為
    1. 創造機會: 在公開的會議或 Slack 頻道中,刻意地說:「這次的 Bug 修復得這麼快,特別要感謝大神,他不只自己厲害,還花了很多時間帶著小傑一起看,現在小傑也能獨立處理這類問題了!」
    2. 改變敘事: 你要讓所有人都看到,被稱讚的,不只是「個人英雄主義」,更是「團隊合作精神」。
  • 針對 (B) 你可以:成為他的貼身助理
    1. 幫他過濾問題: 你可以對他說:「大神,我知道你很忙。以後所有關於這個模組的問題,都先來找我,我整理好再一次跟你對焦,這樣就不會一直打斷你了。」
    2. 幫他準備舞台: 你可以說:「大神,我知道你沒時間準備分享會。沒關係,你只要花 15 分鐘,跟我口頭講一下你的思路,我來幫你做成簡報,你到時候上台講就好。」
    3. 讓他看見好處: 當他發現,花 30 分鐘教會一個人,可以換來未來一個月不用再回答同樣的問題時,他自己就會發現,這是一筆划算的交易。

狀況二:老闆或主管覺得「太浪費時間」

他們可能會說:「為什麼要讓兩個人去做一件事?」、「我們現在沒時間搞這些,先生產出來再說!」。 當你發現直接的「風險報告」對老闆無效時,就代表老闆目前更在乎「短期效率」而非「長期風險」。這時,如果你還沒有想要另謀新職,請停止跟老闆爭辯,這樣繼續爭辯是沒有用的,還會讓老闆對你扣分,這時候你需要改變戰術。

遇到這樣的狀況,我會建議你可以這樣做:

  1. 偷渡: 只要在你可控的範圍時程內,可以安排 10% - 20 % 的任務,安排團隊的工程師進行 Pair Programing 。 這樣做如果最終有效果,你就是默默努力最終名揚四海的功臣,就算沒有效果,也還是有該在時間內完成老闆的期待,對你自己也沒有傷害。
  2. 讓「瓶頸」視覺化: 口頭說「大神很忙」是沒有感覺的,可以善用專案管理工具(如 Jira, Trello) 去呈現給上層看,讓他感受到這件事情的重要程度。

最後的醫囑

所以,下次當你慶幸自己團隊裡有個「大神」時,請同時亮起警覺的紅燈。

英雄,是團隊的資產;但只依賴英雄的團隊,是公司的負債。

你的工作,不是「只讓」你的明星球員跑得更快、跳得更高。你的工作,是建立一個系統,讓他的知識與經驗,能像血液一樣,流淌到團隊的每一個角落。真正強大的團隊,不是因為擁有一個不可或缺的超人,而是因為團隊裡的每一個人,都有潛力在關鍵時刻,成為挺身而出的英雄。


公車指數 = 1 Belike :
https://ithelp.ithome.com.tw/upload/images/20250822/20145790d9qgV3nfjt.png


上一篇
病症10:「這功能很簡單吧順便加一下啦」
下一篇
病症12:「明明就有發訊息怎麼還是會 Miss 掉呢?」
系列文
PM 胃痛圖鑑賞析:30 種專案常見病症與可能或許有效的治療處方23
圖片
  熱門推薦
圖片
{{ item.channelVendor }} | {{ item.webinarstarted }} |
{{ formatDate(item.duration) }}
直播中

1 則留言

0
Judy Huang
iT邦新手 3 級 ‧ 2025-08-22 09:50:26

害怕被取代是個很難解的問題QQ

#Sylv!a iT邦新手 4 級 ‧ 2025-09-02 10:53:21 檢舉

真的無法認同你更多了~~

其實就連 PM 本身,也常常會有那種「害怕被取代」的焦慮。我自己也曾經有過這樣的感受(誠實地說還不少次哈哈哈哈哈😅)。

但是後來我慢慢發現,如果把自己的職涯想像只侷限在當下這間公司裡的時候,這種恐懼會變得特別強烈。

畢竟,每間公司的規模、結構、能向上發展的空間都不一樣,如果眼前所處的環境本身發展有限,那自然就會很容易陷入一種「我是不是隨時會被取代」的焦慮。

所以反過來說,當我們開始感受到自己還有很多地方可以往上成長、還能去做更多事情時,那種渴望「讓自己變得更強、持續往上爬」的動力,反而會慢慢蓋過「被取代」的恐懼。

啊不過當然也會有些人選擇希望能維持穩定現狀,這並沒有對錯,但這樣的選擇感覺可能就會更容易勾動那種焦慮感。

我後來的做法,是把自己的職涯拉高一層來看,不再只用「我在這間公司做了什麼」來定義自己,因為我感覺如果自己只盯著當下的職務來看,真的很容易就會陷入「萬一有一天沒了怎麼辦」的輪迴~~

世界這麼大,我還想再去多看看(誤

我要留言

立即登入留言